年份 |
题目 |
金额 |
2010 |
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P2Y12/P2X4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相互作用及机制 |
20 |
2010 |
Zn2+、Cu2+在黑水虻体内累积及其影响研究 |
10 |
2011 |
Roch0e454高通量测序TCR&BCRCDR3受体库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平台的建立及在SLE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
47 |
2011 |
中脑导水管1周围灰质P2X7受体在电针耐受中的作用探讨 |
50 |
2011 |
脑终板调节肾小管钠钾ATP酶活性与表达的研究 |
45 |
2011 |
猪带绦虫重组Bb-TSO45W-4B-TSOL18疫苗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研究 |
50 |
2011 |
纳米自组装短肽肿瘤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及药物敏感性检测 |
36 |
2011 |
氯通道在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
50 |
2012 |
胚胎期营养不良对大鼠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
49 |
2012 |
Zn2+、Cu2+在黑水虻血淋巴累积及对血细胞影响的研究 |
48 |
2012 |
乳腺癌中CCR6+调节性T细胞特征miRNAs表达的检测及功能鉴定 |
52 |
2012 |
芫菁药用资源的抗肿瘤价值评价及其机制 |
34 |
2013 |
STIM1在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形成及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
52 |
2013 |
诱导性Foxp3+调节性T细胞相关特征miRNA对其抑制功能维持的作用研究 |
72 |
2013 |
利用肌内神经分布定位BTX-A治疗脑瘫患者肢体肌痉挛的研究 |
50 |
2013 |
血流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初级纤毛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 |
51 |
2013 |
脊髓背角CB1受体/HCN4通道相互作用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调节的机制研究 |
49 |
2013 |
食管癌细胞ezrin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的靶向敲除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
45 |
2013 |
一氧化氮供体药物JS-K抗乙肝病毒作用机制研究 |
50 |
2013 |
中国吸血蠓虫(双翅目:蠓科)DNA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
50 |
2013 |
新型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作用位点及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研究 |
52 |
2014 |
早期乳腺癌(T1N0M0)患者化疗前后外20周初始和记忆T细胞CDR3受体组库高通量测序和分析 |
10 |
2014 |
贵州典型生境来源放线菌分离及抗临床耐药菌株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发现 |
48 |
2014 |
源于假单胞菌的硫醚单加氧酶工程菌的构建与改造及其在手性亚砜类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
54 |
2014 |
P2Y13受体在脊髓背角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
50 |
2014 |
慢病毒介导caspase-3/8及Vpr-caspase-3/8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
46 |
2014 |
20-羟二十烷四烯酸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来源及作用机制研究 |
47 |
2014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调节的新靶点-核糖体S6激酶1 |
47 |
2014 |
结核分枝杆菌Hsp16.3对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作用研究 |
48 |
2015 |
Epac在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形成及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
39 |
2015 |
氯苯甲嗪对顺铂致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 |
39 |
2015 |
刚地弓形虫profilin重组蛋白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保护性研究 |
38 |
2015 |
基于磷酸酶PP2A的斑蝥抗肝癌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
38 |
2015 |
白及液体悬浮培养合成9,10-二氢菲的诱导调控和机制研究 |
41 |
2015 |
基于QTL定位和转录组测序解析千里光抗菌性状的分子机制 |
43 |
2015 |
结膜吸吮线虫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分析 |
38 |
2015 |
治疗性iLRP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研究 |
39 |
2015 |
利用肌外神经入肌点和肌肉内神经末梢密集区定位脑卒中肌痉挛的治疗靶点 |
15 |
2015 |
人参皂苷Rg1动员骨髓干细胞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36 |
2015 |
以HRD1为靶点研究淫羊藿苷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 |
38 |
2015 |
基于“肝脾同调”研究蓝布正的补血效应及作用机制 |
37 |
2015 |
一种新的葡萄糖脱氢酶FAD-GDH的晶体结构与催化机制研究 |
48 |
2015 |
基于淀粉样蛋白代谢调控研究淫羊藿次苷Ⅱ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及机制 |
36 |